心底小村韩家沟

这是一个典型的偏僻小山村,它坐落在一道山沟沟的尽头。我出生在这里,这里满载着我十三岁之前美好的童年记忆,直到今天所有发生在小山村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

小村不大,稀稀落落的住户将小村分成三块:沟里,沟外,南沟子。这儿,都是土坯垒、石块砌的平房瓦房,每一个宽敞的院落周边都生长着参天的杨树柳树;这儿,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窄到不能再窄的连接着外面世界的山沟土路;这儿,居住的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地道道、老实巴交,忙不完农活的庄稼人;这儿,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真挚,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会一拥而上。

小村的耕地不多,而且都是比较贫瘠的山地,为了根据质量均衡土地,每家分得的耕地更是这儿一块、那儿一块的零散地块儿,每一块耕地打下的“一担头子”粮食都是汗滴禾下土的人工精心侍弄。面朝黄土背朝天,这里有忙不完的一年四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里的人们却习以为常,再苦再累,没有怨言,反之,这里的生活却是幸福感爆棚的存在,每个家庭,过得都是多姿多彩、甜甜蜜蜜。

小村传承着许多特有的优良传统,谁家有活儿,讲究帮工(无论盖房搭屋、打井挖窖,都会不计报酬的出工出力);谁家有喜儿,讲究分享(如杀猪宰羊,一定请上全村百姓都来吃上一顿。像是谁家做点像样的伙食,如淘米蒸粘豆包或是做个豆腐啥的,都要给村里的长辈端去一点儿,东西稍多,左邻右舍都会有份。)谁家有事儿,讲究分担(像是各家养的驴和羊不用自顾自的去放养,起初还讲究轮班制,后期就是谁家没事,谁家就主动承担。)

小村的生活物资没有什么保障,村里百姓最怕平白无故家里来客,所谓的“怕”并不是拿不出热情,是挖空心思都不知道能拿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招待才好。宰了东家的鸡,借了西家的酒,八个碟、四个碗都觉得侍候不周;小村的文娱生活也很贫乏,串门子唠嗑是消遣时光的最好娱乐。猫冬的晚上,全村人会不约而同的聚在某一家,坐在热炕头上,围着火盆听评书,谈三国,唠收成,虽说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但是每一个话题都很有韵味。

小村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无处不在散发着最为浓郁、最为美好的人间烟火气息。

三十年后,我第一个年头再次频繁回到这个小山村。父亲年纪大了,我从父亲手里接过锄头,担上挑框,开启了再回农村的新生活。“城里有楼,农村有房,这是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啊?”“这是多少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可对于我,这里是责任、是情怀、更是扎根在骨子里、萦绕在梦中挥之不去的眷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