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妹妹让我有空的时候写一篇关于河南人的文章。她说做为一个河南人,每次看到别人说河南人偷井盖,心里就会很难过,很愤懑。我能理解她那犹如乌云压顶的心情,因为我曾经也是如此。但我想问:是谁偷了河南人的井盖,让河南人坠入这黑暗又肮脏的骂名里?
—-题记
关于河南人: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众多,但经济状况却一直不如意。人口多,经济不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于是,河南人几乎无处不在。由于人口基数太大,这从客观上增加了河南人上新闻的机率。也让河南以外的人,有更多的机会碰到形形色色的河南人,当然也增加了给他们留下负面印象的机率。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逃避。但是,若因为个别河南人的不端行为,而让所有河南人都背上黑锅,这是极为不公平的,也是简单粗爆的。试问,天下何处无坏人?哪个省没有发生过负面新闻?若以家庭为单位,如果这个家里出现一个罪犯,我们能不能把这一家人都判刑?显然,这是非常荒谬的,但这样荒谬的事情,却在经常发生着。
关于对河南人的歧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在各种能发言的地方攻击河南人?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种可能。
1.羊群效应
某些网友很爱起哄,这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有人起个头攻击河南人,便会有人附和,添油加醋,火上浇油。群体效应之下,再加上虚拟的网络身份,网友们会更加的肆无忌惮。在网上各种地方,看到这类现象的次数,我已经没办法统计了,太多太多。
2.越来越深的偏见
若是一个人碰到了一个印象不好的河南人,他不一定就会一棒子打死所有河南人。但是,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网上报道河南人负面新闻的机率大,其它人遇到印象不好的河南人的机会也多。这就会导致对河南人的负面印象会越来越固化,偏见也就越来越深。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河南人的印象,就是这样一点点被破坏的。
3.不良媒体的诱导
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以后,不良网络媒体也越来越多,有些媒体会为了流量而不择手段。一旦有了河南人的负面新闻,这类媒体就会把河南人三个字放在大大的标题之上,吸引那些对河南人有偏见的人去转载、评论。当然也会吸引河南人去反击,去挽救自己的声誉。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甚至会有媒体故意用水军引起战火,让两方以评论的方式在文章下面开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而我想说:“为了1万的点击,黑河南人的新闻就会到处被使用;为了10万的点击,不良媒体就会疯狂起来;为了100万的点击,不良媒体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0万的点击,不良媒体就敢践踏法律;有上亿的点击,不良媒体就敢肆意造谣,不择手段。”
总结: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河南人的印象变得面目全非,也难怪妹妹心里会憋屈难受。
我想跟那些对河南人有偏见的朋友说:放弃你的偏见吧,看看你身边的同乡,难道个个是圣人?同为华夏子孙,相煎何急?
我想跟那些无良的媒体说(虽然并不一定有用):别再用地域歧视性的标题去诱发战火了,别再用负能量去赚取点击和转发了。若有一天,媒体成了唯利是图的地方,情何以堪?
我想呼吁:把河南人的井盖还回来吧,别再让河南人一个个都坠入那肮脏与黑暗的骂名里,别再让河南人都背着一口黑锅前行。
后记:
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只是一直觉得这个话题太复杂,而且很容易引发某些人的攻击(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于是一直没写。现在简单的写下这些想法,也算是对自己有个交待,也对妹妹有个交待了。但愿那些对河南人有偏见的网友,别把战火引到我这来。
2016年9月13日 凌晨 |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