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应该尽快动笔,但行动总是与思维脱节,时间总是与计划相左。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时间的打磨却仍然能够保持原状的事物才是精华。几天的淘洗之后,记忆里关于《大地雄心》的片段已经为数不多了,但零碎的几个点堪堪地将我的感情圈在了电影情节的轮廓里,它们始终闪着光,你无法忽视。下笔前我思考又思考,到底浏不浏览一下故事概要,参不参阅网上的部分影评。几番挣扎之后,我断然放弃任何资料——避免先入为主,也让观后感的感情更为纯粹。
1882年起始。
爱尔兰某个小乡村,某家佃户,某家地主。
人物删繁就简,约瑟、莎伦、斯蒂芬。
情节不加赘述,开头有点像《唐吉可德》。
我喜欢爱尔兰丘峦起伏的遍地绿毯,蓝天白云和碧海,延展交错,融合再造。但我更想从约瑟的角度去体味初见马上倩影的心情。
当然首先是恨——她是仇人之女,飞扬跋扈、刁蛮任性。
约瑟的破枪打了岔,自己晕了,于是赤身裸体地躺在床上接受治疗。我喜欢莎伦,真的,就在这个时候,就在她偷偷摸摸地窥探有生以来前所未见令人神往的男性生殖器的时候——我是说,我喜欢她的好奇和探险、或者说、与传统习俗不妥协的反抗和追求个性自由的时代精神。一个出生于贵族阶层、接受过系统优良教育而拥有高素质的小姐,并没有做世人眼中所期待和要求的形象——窈窕淑女,举止优雅,思想纯洁。她毁了“自己”,是的,她毁了枷锁,她造就了自己,自由的莎伦。
约瑟很困惑,又因此困惑而焦躁难耐——当你的仇人之女像个没事人一样自降身份找你大谈心事和出逃秘密计划并轻描淡写地提出把你从死亡的枪战之中带走时,不要说你没有上述的举止和反应。“你不是要田吗?美国会给你很多,只要你去!”、“更肥沃、更适合耕作的田!”约瑟走了,在莫名其妙的决战中乘上破雾而来的女神莎伦的宝座,朝大片大片的美坚合众国之田驶去。
新的世界里,必定不容旧的事物存在,就连关系也不例外。他们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走到了一起。
新的生活开启。
幸亏莎伦大大咧咧,毛手毛脚的生活作风,更幸亏约瑟虎头虎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牛脾气,大小姐和小佃农终于能在同一个屋檐下苟延残喘。我必须澄清一件事,女人的占有欲是促使这两个爱尔兰人在一起的始作俑者。当莎伦见闻酒店里的妓女们一个个对约瑟爱慕不已、暗送秋波的时候,她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自始至终莎伦都将约瑟视为自己理所当然的私人财产,不允许别人对此觊觎、嘴馋。妓诿堑木俣当然绷紧了这条神经,让莎伦在无意中调整了自己对这个佃农的感觉——一个新的爱慕者将要诞生了。
或许当约瑟看到富家千金用两根葱指将脏衣来回在水中搅拌的窘态时,就已经对她升起了怜爱疼惜之心,而不仅仅是举目无亲下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的互助了。
诘模他们开始喜欢上了彼此,不,已经喜欢上了。
我为我的一个一针见血的见解感到自豪——约瑟因为拳击赚得了不少钱,并买了许多新衣和帽子,当他在莎伦面前炫耀时,莎伦始终不满足他未说出的虚荣心,莎伦拒绝说“好看”。约瑟莫名地愤怒了。我当时福至心田,我坚定地认为,约瑟是在向莎伦证明自己,我不仅爱上你了,而且我已经有了资本来爱你,你应该考虑接受我。当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震动,眼眶就那么轻易地热了。
“假装你爱着我,我也假装爱着你”,莎伦在别人的房子里对约瑟说。于是他们接了吻,庆祝这真心的告白,也为前途未卜的生活加油打气——他们已经走在了绝路上(不做详解)。
只能说是天作之合,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约瑟在美国搞到了他的土地,搞到了接吻之夜莎伦的梦之土地,搞到了他们山盟海誓的证明,然而此刻他却在马腹下闭上了眼睛。于是一览无余的赤裸裸的情话在万众纺恐下终于在莎伦的脑子里酝酿出来——观众已经静候多时了——“如果没有你在身边,世界上所有的土地对我来说都没有意义”、“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我不想这梦想中没有你”。奇迹也在此时识趣地发生了——约瑟的眼睛顽皮地睁开了。但真正的奇迹在于,观众对于这意料之中的龙菲婕H匀槐ㄒ陨嘶力竭、状若疯魔的尖叫——这正是该电影的局限所在,然而它知道,观众喜爱的就是这个。
谁说不是呢?
后记:我只想补充一点,斯蒂芬其实是最悲情最无辜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对爱情的付出与约瑟同样多,甚至是他救了莎伦一命,并且在最后夺标饭程中为了返身拉起落水的莎伦而被约瑟抢走了占有土地的先机,可是最终却以乞求的方式求莎伦不要离开,并绝望地尊重莎伦的选择而失去了她。我觉得这是整部电影看似成功营造温暖向上的氛围下的失败和不足,但这是人性的自私所无法逃避的,约瑟和莎伦应该永远对斯蒂芬负有负罪罚永远要为此而内疚惭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