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日打卡季,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淡淡花香,上公园里遛弯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仅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充满活力,神清气爽。而且还能让身体得到舒展,呼吸新鲜,洗心养肺。
前两天,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独自在公园里转悠,不经意间听见清脆“啪啪”的声响,顺势沿着小路拐过几道弯来到一处空地,原来是几个老年人在一起甩鞭子、抽陀螺。正好,我也随便找个地方歇个脚,看着老人们玩得兴致勃勃,手持长鞭收放自如,鞭子与地面相碰击发出啪啪的震耳声响,个个精神抖数,其乐融融。此情此景,不由得勾起了过去的往事,想起姑父年轻时手中的马鞭子。
说起马鞭子,也是那年那月的事情,在七八十年代集体经济时期,是农村最常见的赶牲口用的工具,有时马车需要两匹马拉车,所以赶马车就需要长鞭。马鞭的外形各式各样,根部粗、上边细,上端的绳头与末梢处牢牢固定,有纯牛皮的,有传统手工用麻绳或纤维编成的。那时候,能拥有马鞭子的都算得上是能人,也叫“车把式”。如同现在车辆的方向盘一样,用手中的鞭子来掌控牲口前进方向和速度,也是一门技术活。
在我的记忆里,一直对姑父那把“赶马鞭”印象深刻。姑父的家位于距我们村1.5公里左右,和我们是邻村。记得小时候时常去姑母家,一进大门总能看见挂在门房屋檐下的马鞭,那把鞭子可不同寻常,在姑父的眼里视它为“宝贝”,珍爱有加,悬挂在非常醒目的位置。那把马鞭被姑父拾掇的十分精致,结实而有韧性,软硬适度,大概2米长,鞭杆用竹子制作的,底部用皮子结实的缠绕几层,油光发亮,鞭穗上的红缨缨特别显眼,有时也轻轻抚摸着他心爱之物,爱不释手。
姑父个头中等,浓眉大眼,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喜欢喝浓茶,为人老实忠厚,满面红光,嗓门洪亮富有磁性。种庄稼是个行家里手,犁耕耙拉样样能行。年轻时候在生产队饲养室饲养过牲口,无论是对脾气暴躁的公牛,还是性情暴烈的骡马,在他手里都被驯服的没了脾气,掌握和熟知各类牲口的习性,特别对健壮高大的骡马甚是喜欢,因而对赶大车的马鞭情有独钟。
在当年生产队解散的时候,分产到户,姑父分得了一匹形体俊美,白灰色健壮高大的骡马,那时候的姑父打心眼里别提有多高兴,真是分到自己心坎上了。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姑父也是个讲究人,爱好就是喜欢大气干净,从配备胶轮大车、马鞍、笼头、缰绳等都是精品,套起的骡马车很有气势,马鞭子朝车帮子头上一插,那更没得说,在村里唯有他的骡马车最招人惹眼,放到现在就是高大上。
“嘚起、喔、驾”,是姑父这个“老把式”赶车时常用的号子,也是一种指令。随着一声“啪啪”的马鞭挥动,清脆响亮,再烈的牲口也老老实实打起精神,听从使唤,拉车向前冲。
记得小时候过年去舅爷家走亲戚,姑父早早套好他心爱的骡马车,先过来接上祖母及我们小孩们一同出发。整个连人带骡马车可以说是龙马精神,骡马特意装扮一翻,行头满满。一幅石头墨镜闪闪发光,头戴一顶棉帽,身披黑色羊毛大衣的姑父坐在车辕上,点燃一支卷烟,挥动着那把赶马鞭行走在路上,那叫一个得意,骡马脖子上挂的铃铛和马蹄声不断产生共鸣,时而缓时而急,遇到下长坡还有制动装置,手动一拉,马车时不时发出“格唔格唔”的声音,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
马鞭子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农耕和劳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并不是打在骡马身上,而是用清脆响亮的声音去震慑,快鞭催马。如今这个时代,响鞭是一种民间运动,不仅能悉心养性,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鞭子也就是生活,可以比作为敲打,策马扬鞭,鞭打快牛。就好比人的生活一样,不奔跑不奋斗就得落后,想要过上幸福甜蜜的生活,就需要收放自如。
暂无评论内容